“我也不想天天洗手洗衣服,但是我受不了脏”
“去医院担心被传染,回家后想起来无意间碰到了诊室的门把手,我立马会进入灾难化的联想,门把手上有病毒,并且是传染性很强,我要赶紧洗手,一遍不够,可能指缝没清洁好,我要继续洗,好像还不够,万一碰着胳膊怎么办,我要一遍遍洗胳膊,还不够,胳膊上的病毒到了身上怎么办,我要赶紧洗澡,穿的衣服都要扔掉,上面沾有病毒,要用酒精给自己喷洒全身,万一病毒带回来,我家人可遭殃了,我要把整个房间消毒…..”
的确,上述是一洁癖最常有的叙述,洁癖属于强迫症范畴,是强迫性神经官能症,从心理认知上将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认为是肮脏的,即使是正常卫生范围内的事物也会感觉到焦虑和排斥,导致不自主、难以控制、强迫性的清晰、检查、拒绝接触或逃避等行为,会对自己个人卫生甚至周边人也有超高的要求,一旦没有达到心理程度的干净,会极度不舒服。
一、洁癖是怎么回事
- 掩饰了她潜意识里对脏的追求,用洁净对抗这种本能。
先从干净整洁这个规则说起,从社会层面来说,来自于文化和卫生健康的需求,大多都是动物本能以外的东西,文化和审美中以赏罚的态度无形中塑造了人的行为,但往往这都是意识层面的部分,意识层面里要求我们人类追求干净整洁,这是我们区别与动物独有的行为,因为动物(宠物除外)本能在生存为第一要的驱使下习惯于环境的脏乱,而过度的干净即洁癖,则是人对本能脏乱的一种反向,掩饰了她潜意识里对脏的追求,用洁净对抗这种本能。
举个例子怎么理解,一行人到了陌生地去旅游,其中一洁癖人对酒店的卫生极度不满,进到房间,从床单被套换成自己的,然后窗台、地面、马桶、桌椅全部一番清理,用时一下午,而这下午其他行人则去了景区游玩,而洁癖的人则和所谓的不干净待了一下午,相对来说谁和不干净、脏的待得时间更长?不言而喻肯定是洁癖的人,潜意识里驱使自己待在不干净的环境里,并很享受这一时段。
- 道德上的“肮脏”或关系上的“肮脏”,内心没有处理好的情节
潜意识里有着意识对应的内容,比如不能够被觉察到的认知、情绪和愿望,所有问题症状也可能呈现在潜意识里,洁癖的人不停的洗手的症状,他想洗去的,其实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肮脏,而是潜意识层面的道德上的“肮脏”或关系上的“肮脏”,内心没有处理好的情节,洁癖的人强迫自己的内心是绝对的清洁,绝对的干净,在社交方面,会异常在意自己所处的社交圈子,会表现出来过于苛刻对于周边的人,一旦所交往的人带有所谓的“脏”东西,会立马剔除自己的世界。
- 不安全感焦虑的泛化
通过上述案例,能感受到,来访者看到细菌和病毒有很强烈被侵入感和灾难化思维,失去客观判断,会把事物负面无限放大化,进入恐惧状态里,甚至危及到生命,为了防御如此强大的恐惧,要激起全身机体防御,思维上强迫自己去清洁每一处,行为上要不停洗洗洗。并会不断泛化到各种担心和害怕,遇到宠物,会想到宠物身上的寄生虫,并会到自己身上,看到同事衣服上的灰尘,会自动化联想到灰尘飘落到自己头发上。内心深处深深的不安全感和恐惧时刻笼罩着他,好像每一处都有看不到的细菌和病毒,会随时威胁到他。
二 、如何走出?
- 所有问题都是关系问题
问题的症结还应该从关系着实,去寻找背后的隐情,在关系中让来访者学会表达,逐步减少内心的冲突和抗拒,循序渐进得理解和接纳自己和他人。
行为疗法中,系统脱敏与暴露疗法是比较常见的治疗方式,所谓系统脱敏法(脱敏法),是按照系统程序,运用“对抗”原理,循序渐进地让患者逐步减除过敏的情绪或行为反应。而暴露疗法则与系统脱敏恰恰相反的步骤,直接让来访者处于严重污染的环境,给与强烈的刺激,让来访无法产生通常的“惧怕”的心理反映,当忍耐过短暂的紧张后,便会不再惧怕。此方法建议在专业人员陪伴下进行,以便不适给予及时梳理。
- 认知行为疗法
从认知上进行调整,给来访者进行积极正向认知的梳理,挖掘积极资源,在咨询师和家人陪伴下,循序渐进地进展。
备注:目前正在招募公益来访者,提供2次免费心理咨询体验,后续若不再继续咨询的朋友,我们也会尊重个人的意愿。

浏览官网肯定赠送七大超级赠品和赠送价值¥2万元的珍贵课程98套。 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网:www.xlzxkf.com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xlcs.com/2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