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呈现突出、严重化趋势。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学生心理压力过重,学生面对自身心理问题不会寻求外界帮助,一些学校出现学生自杀等极端问题。胡鑫宇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学校和家长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何有效开展学校心理教育及家庭教育成为学校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心理学和家庭教育学知识及从教数年的一些经验进行针对性分析,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问题 胡鑫宇事件 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教育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期,部分学生面对自身心理问题不会寻求外界帮助,最终酿成恶果。据调查显示,我国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若处理不当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形势不容乐观。金燕、魏雪等人对3400名在校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存在轻度心理问题的中学生占38.33%,存在中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44.77%,存在重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5.36%。因此,在中学阶段对学生开展必要的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势在必行。
相对于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高中学习具有知识量和信息量大、综合系统性强和能力要求高等特点。受生源限制,我校录取的学生有基础差、底子薄、学习主观能动性差等特点。普通班学生甚至有厌学弃学心理,11、12班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刚升入高三的前三个月,有些学生尚能端正态度,把主要精力投入在到学习中。受疫情影响,居家网课后不少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巨大波动,返校上课时直接弃学,有望冲击本科的柳某、张某和杨某就是典型的案例。
案例一:
柳某是传说中的问题生,据说分班成绩也是虚假的。高三初次教这些几乎零基础的学生,心中一脸茫然。晚自习上课见他在教室外无所事事的站着,我上前询问他为何不学习,他便顺势拿起书看了起来。后续课堂我屡次提问他,发现他身上尚有可圈可点之处。通过一些鼓励和点拨,他的成绩渐渐有了起色。有天晚自习,他偷偷递给我一封信并叮嘱我回家再看。信中谈及了他迷茫的原因及随后的打算,态度很诚恳。随后的化学课堂上,我看他一直认真学习并努力帮助周围基础差的学生。期中考试后,他因违纪和疫情的影响一直没有返校上课。期间,我曾和他微信沟通过,对他们思想的波动有所了解,但无奈他在家待了三个月后最终还是选择了弃学。



图一:和柳某的聊天记录
柳某的舅舅是我的同事,我们曾多次聊起他的事情,得知父母的教育不当对他影响很大。我曾尝试着和他家人沟通,但收效甚微,家长言语中透露的是对他无尽的失望,摆明了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
案例二:
张某是一位个性爽朗的男生,为人正直并乐于助人。在课代表有事长期请假时,他主动帮我分忧解难,给了我进一步了解他的机会。 因为我对烟味很敏感,很快就得知他抽烟,包括他的同桌。和他私聊时,我曾谈及对抽烟人的一些认识,说他们一般都是有故事的人。虽然他特别爱笑,但凭我的直觉,他内心并非外表那么爽朗,谈着谈着,他忽然哭了起来。原来,他母亲在一位双胞胎女儿因病去世后很受挫伤,再加上丈夫疏于陪伴致使她得了抑郁病,直到又生了一个儿子后才好了一些。他早年被弃养在爷爷奶奶身边,很少得到父母的关爱,高一在华信读书时染了烟瘾。高三后,他母亲屡次的关心问候让他倍感温暖,父亲也特意从外地赶来给他加油鼓劲,十一假期一场愉快的旅行让他感受到了家庭的温馨。
他头脑聪慧,倘若从次更加专心学习一定有望高考突破本科线,可不巧第二天他就因吸烟回家反省。恰逢疫情来袭,他可以返校上课时恰逢疫情再次袭来,学校封闭管理,他无缘返校上课。12月份在家网上授课时,我曾给他私信几次,并没感觉太大异样,毕竟他在校也是以自学为主。待元旦学校开始返校上课时,他私信我说不能返校上课,我再次疏忽,以为他果真是刚刚感染新冠不便返校。年后开学时,我才得知他已经决定退学。我曾尝试用钉钉私信他一直没有回音,后续联系钉钉上电话号码,是他妹妹接的,我问及他退学的原意时,他妹妹不屑的说她不知道,让我打电话自己询问,随后给我了他的手机号码。电话中,他谈及现在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已经想好如何走以后的路,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果断和决绝。
张某内心缺爱,但他仍以博爱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我不知道他在家里经历了什么,但从他妹妹的电话中能明显感知到他没有真正得到家人的关心和理解。
案例三:
杨某虽然性格有些内向,但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成绩在后续几次大考中稳居班级第一。直到12月份在家上网课,我发现她提交的作业错误率挺高,后续甚至网课也只听了十几秒就退出。我私信她,一直没有收到回信。年前她没有返校,我私信她仍没有回复。年后返校考试,她成绩虽有所下滑但名次仍靠前。我问及她为什么不回复我消息,她竟一脸的诧异说没看到消息,但我能感受她得知我主动联系她的开心和感动。然而,由于缺课实际太长,她在随后的课堂上有些力不从心。
我多次主动给她讲解,她明显有些心不在焉。随后待我问及她状态时,她竟说想参加单招,即使过本科线家人也不会给她支付高昂的学费。我给她谈及身边靠自学贷款完成学业的事例,但她很快请假回家,再返校时直接放弃单招和高考,到校是因为交了体检费不想浪费,我听她轻描淡写谈及这些时五味杂陈。我曾清晰记得疫情来袭时,学校通知回家上网课时她有多么不情愿,不知道她两个月在家网课经历了什么。
柳某、张某和杨某的退学让我开始怀疑自己教学数年来一直秉持的信念。刚刚考取了家庭教育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却在身边的学生出现问题时无力挽救。我痛苦万分,尝试多种途径探究事情发生的原因。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欠缺
高中阶段,学生的自尊心与自卑感并存,自我意识敏感,自尊心不许别人挑战。自卑感强的学生有着强烈超越别人、改变自身的愿望,往往做出令人费解的事情。近年来,学生的跳楼现象引起了社会恐慌,学校纷纷采取安装栅栏和钉死窗户的方式来缓解家长的焦虑。我校心理咨询室积极采取多种途径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心理咨询室、心理主题讲座及班会等。
但在高三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应试考试的影响,很多教师和学生没有充分意识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将注意力集中放在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上,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学生心中的困惑不会主动到心理咨询室求助,往往将问题埋在心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工作做到实处才能有校促进学校的教育工作。心理咨询室应该给每个学生建立心理成长档案,通过主题班会和心理健康课想学生宣传心理学知识,让学生敢于面对自身的心理问题并积极咨询心理教师,而不是讳疾忌医。同时,心理咨询室还要建立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主,其他教师为辅的教师队伍,让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积极加以引导和疏导。
二、家庭教育的缺失
调查显示,胡鑫宇升入高中后成绩直线下降,让他产生心理落差。他曾多次向家人表示学习吃力,压力大,失眠心情低落等问题。或许是长期的问题没能及时排解,他在9月27日给母亲打来长达43分钟的电话,哭诉弃学意愿。然而,他家人在外地务工,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仍逼他去学校,最终酿成悲剧。
我校领导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开展了很多相关工作,如开展校家庭教育讲座和家长进校园等活动等。鉴于这两种方式能参加的家长并不多,学校也会适时回馈家长合理的网络教育资源,效果如何就看家长是否用心学习。
然而,案例中我谈及的三位学生明显缺失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在孩子遇到问题时没有及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在和柳某的家长沟通交流中,我明显感觉到家长的妥协和放任自流。殊不知倘若父母放任自流,孩子便随心所欲。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言传身教胜过一切,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在孩子面前的行为方式。在我国,大部分家长喜欢采用说教的方式教育子女。然而,对于高中生而言,说教不能产生共情,如果父母管不住自己的嘴,他的孩子一定很难沟通。此外,在教育孩子时不能动辄打骂,要学会俯下身或者蹲下来和孩子沟通。如果条件允许,父母可以阅读一些书籍,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不至于不闻不问或不知所措,《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不吼不叫》、《正面管教》、《原生家庭》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父母要加强和学校的联系,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状况,配合教师共同教育孩子。
三、缺少爱或被需要感
著名心理学导师黄启团在谈及家庭教育中孩子心理脆弱的原因时说:孩子的教育有两个维度,一个是爱,另一个让孩子产生被需要的感觉。之前孩子暴露出的心理问题少时因为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心理问题没有暴露出来。现在温饱问题解决了,心理问题就暴露出来。现在的孩子不缺少爱,缺少的是一种被需要的感觉,他们只需要读书,读书好的时候还有一些价值,读书不好便没有一点价值,受到挫折时容易抑郁甚至放弃生命。
作为一名家长,我对孩子的被需要感感触颇深。她自出生便受尽家人宠爱,老人们更是对她宠爱有加,不让她参与丝毫家庭劳动。然而,我在和她相处中总会蹲下恳切地问她能否帮助妈妈,每次她总是很爽快答应。我也不忘感谢并表扬她,让她总是自信满满。读小班后,学校周末总布置作业让她帮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总是积极主动并且乐在其中。周末或者晚上陪她一起读书学习时,我偶尔会故意犯错看她能否及时发现,可喜的是她从未让我失望!
作为一名教师,回顾过往的教学时光,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是否存在问题。工作七年,我一直关爱学生,工作尽职尽责,不敢有丝毫懈怠。刚刚踏入工作岗位时,我和学生们无拘无束,虽是师生但更是朋友或亲人。我因劳累或不适应气候的变化频频生病,学生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帮我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虽然那时学校的基础条件及学生的生活质量都不太好,但学生们集体观念很强,即使碰到突发事件也能泰然处之。对待学习,他们很多人都能认真努力,即使晚自习回到宿舍仍有学生埋头苦读。

而如今,见识了社会的残忍和生活的不易,无论工作还是生活,自己能做的事情,我从不麻烦学生,想让他们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不料很多同学都是油盐不进甚至冷漠无情,我多次在课堂上被气的哑口无言。这是我教学生涯中最痛苦的一年,满腔热情面对无心学习的学生,有学生不忍看我痛苦的表情竟安慰我想开点。我一直困惑和学生相处出现反差的原因,直到前不久所教第一届学生和我聊天时无意间提起,我才恍然大悟。


图二:和昔日学生的聊天纪录
原来,工作数年后,我把心封闭了。当了妈妈后,看到他们我总有种恨铁不是刚的感觉,在课堂上我批评教育居多,肯定和赞扬几乎为零。我开始关注他们的学业和前途,很少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内心变化,脸上呈现的笑容逐渐减少,甚至刻意和学生保持距离感。即使学生主动帮助我或课间给我分享小零食,我以不吃零食为由也也寻找各种理由拒绝了。在他们眼里,我是一位原则性极强不易亲近的老师。在我这里找不到丝毫被需要的感觉,他们感受不到自身的价值感,学习的积极性就大大降低。相信像我这样的家长或教师还有很多,如果学生在基础年纪能感受到爱并寻找到自身的价值感,他们的生活会减少很多遗憾。
综上所述,针对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要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将工作落到实处,家长也要充分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校共育促使心理疏导工作落到实处。此外,老师和家长不仅要努力给孩子营造爱的氛围,还要学会求助和示弱,让学生产生被需要的感觉,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浏览官网肯定赠送七大超级赠品和赠送价值¥2万元的珍贵课程98套。 添加 微信:a1978531790 官网:www.xlzxkf.com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xlcs.com/7098.html